講出(七情六慾)中的十三個字,讓我們清楚了解,如何掌握我們自己的生活品質。
我們:見色被色動。聞聲被聲動。無明心不定。六賊皆起動。冤親攪成群。念動起感受。感受起思想。思想起行動。行動種意識。意識種業因。業因輪迴種。能不戒慎乎?能不沾染乎?
老子說: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馳聘畋獵。令人心發狂。就是告訴我們,過分在聲、色、犬、馬的慾望中享樂,會使人迷失心性,也就是人性,一旦迷失去,就會淪為獸性。不得清靜。
★常能遣其慾。而心自靜。
☆因此。一個人如果能夠清楚明白。遣除這些無明的慾望。人的心性。自然就能夠清淨。
★澄其心。而神自清。
☆澄淨這個心性之後。我們的元神。自然能夠清醒。
★自然六慾不生。三毒消滅。
☆這樣的話。六賊眼耳鼻舌身意。所接觸的慾望。自然就不會帶來干擾。
貪妄心。嗔怨心。愚痴心。三種毒素也自然清楚消滅。
★所以不能者。為心未澄。慾未遣也。
☆但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。這就是這個人的心性。還沒有澄清的關係。所以尚有一些慾望還沒遣除。
★能遣之者。內觀其心。心無其心。
☆如果人能夠遣除這些無明的慾望。達到清淨的話。
如靜坐內觀時。你向內觀察你自己的身心。狀態如透明。清淨得連你的心。都好像不存在。
★外觀其形。形無其形。
☆你再往外觀看一切形體。這些形體也不是原來的形體。
★遠觀其物。物無其物。
☆就是觀望遠處的物體。遠處的物體。也不是什麼物體。
★三者既悟。唯見於空。
☆經過初期~見山是山。見水是水。中期~見山不是山。見水不是水。晚期~見山又是山。見水又是水。
這三種過程。心。形。物。都能了悟一切都是虛幻的話。心地就豁然開朗。
如陽光普照大地。清清楚楚唯有一片光明。毫無一物遮蔽了。
★觀空亦空。空無所空。
☆能夠這樣的話。看到虛無的天空也是虛幻的。連這個虛幻。都能看透內涵真相的話。
★所空既無。無無亦無。
☆對一切空相就清楚沒有疑惑。既然知道一切空相既是實相(實相無相)。心就沒有掛礙了。
那心性之中還有什麼可以存在呢。本來都是一切假相過程而已。
★無無既無。湛然常寂。
☆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過程而已。我們就不用執著。
連假相過程都不執著了。那就是一片靜止的狀態。
★寂無所寂。慾豈能生。
☆心性的靜止達到連想要靜止的心。都不會起心動念的時候。慾望怎能夠生出來呢。
★慾既不生。即是真靜。
☆能夠達到慾望。完全不生出來的時候。就達到真心清靜的工夫了。
★真常應物。
☆心性達到真靜的狀態。應用真心去實行一切事物。自然就會自在自如了。
★真常得性。
☆能夠自在自如的人。就是能夠守住真正。常清常靜的人。
能夠守住真正。常清常靜的人。他就是已經得到。明自本心。識自本性的人。
★常應常靜。
☆能夠達到明自本心。識自本性的人。
無論在紛擾的場所。或是在清靜的場所。他都能時時保持清靜的心。
★常清靜矣。
☆能夠經常保持清靜心的人。才是真正清靜之人。
★如此清靜。漸入真道。
☆達到真正清靜之人。就是已經漸漸邁入真正的大道了。
★既入真道。名為得道。
☆既然邁入真正的大道。就是修道人所稱的。得道。這個名詞。
★雖名得道。實無所得。
☆可是雖然稱為。得道。實在是沒有得到什麼。
★為化眾生。名為得道。
☆但是為了度化天下迷昧的蒼生。所以才舉個。得道。的名稱。
作為他人修道已成的名詞。
★能悟之者。可傳聖道。
☆(老子)講到這裡。如果你們能夠領悟的人。就可以普傳這個至真至貴的聖賢大道了。
★老君曰。上士無爭。下士好爭。
☆所以(太上老君)說。最上等有智慧的人。是沒有爭奪之心的。
只有最下等沒有智慧的人。才一天到晚產生貪妄的爭奪心。
★上德不德。下德執德。
☆最上等有道德的人。是不說自己有德行的。
只有最下等有道德的人。才說自己有德行。因為他是一位頑固執迷的人呀。
★執著之者。不明道德。
☆所以。一個頑固執迷的人。會常說自己有德行。
但是依我看來。反而是一位不知道什麼叫道德的人。
★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。為有妄心。
☆為什麼眾生不能邁入真正的大道呢。就是因為他常常有一顆虛幻的妄想心。
★既有妄心。即驚其神。
☆既然有一顆虛幻妄想心。就已經驚擾了他本身的元神了。
★既驚其神。即著萬物。
☆既然已經驚擾到他本身的元神。他的元神就貪著一切有形的萬物了。
★既著萬物。即生貪求。
☆既就貪著一切有形的萬物。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貪求。
★既生貪求。即是煩惱。
☆既然心性產生不必要的貪求。心中就有了邪思妄想的煩惱。
★煩惱妄想。憂苦身心。
☆既然心靈中有了邪思妄想的煩惱。就會帶來憂愁的痛苦。
既然帶來了憂愁的痛苦。就會擾亂到自己的身心。
擾亂自己的身心。自然就會犯下錯誤的行為。
★便遭濁辱。
☆既然犯下錯誤的行為。就會污辱自己的靈性。既然污辱了自己的靈性。
★流浪生死。常沉苦海。
☆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。既然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。便要沉淪於茫茫苦海。
★永失真道。
☆既然沉淪於茫茫苦海。就要永遠失去真正的大道了。
★真常之道。悟者自得。
☆而真正長久的大道。是領悟的人才能得到。不是別人能夠送給你的。
★得悟道者。常清靜矣。
☆所以。能夠真正領悟大道的人。簡單一句話來說。就是身心經常保持清靜的人了。
- Sep 06 Thu 2012 23:07
白話太上清淨經(2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