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綱大道鎮乾坤,上下內外要認真。
如今末劫人心混,謹遵三綱樂堯舜。 

《呂氏春秋‧似順論‧處方》說:
凡為治必先定分,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、夫夫婦婦,六者當位,則下不踰節而上不苟為矣,少不悍辟而長不簡慢矣。

人有禮則安,無禮則危,故曰:「禮者,不可不學也。」
夫禮者,自卑而尊人,雖負販者,必有尊也,而況富貴乎!富貴而知好禮,則不驕、不淫;貧賤而知好禮,則志不懾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
知禮者,視君如父,稱為君父。視臣如子,稱為臣子;視師如父曰師父,視學生如子曰弟子;視夫如君曰夫君,視妻則如大臣而稱卿。
君臣、父子、夫婦,綱立。所以名為三綱。

 三綱者

三綱:「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。」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。
綱者:意為「綱,網紘也。」形為「綱,彰也。」表為「綱,立也。」
常者:意為「常,永易不變。」形為「常,時時之。」表為「常,倫理關係」
 
「立天之道,曰陰與陽;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;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」

「立」是因果互動所以產生「相對性」和「絕對性」。綱所以為立,皆因「存在」言之。
 君存仁,臣所以忠之。
 父存慈,子所以孝之。
 夫存賢,妻所以順之。
「君為臣綱」言為彰顯為君、為臣之道。 君仁臣忠,所以立也。
「父為子綱」言為彰顯為父、為子之道。 父慈子孝,所以立也。
「夫為妻綱」言為彰顯為夫、為妻之道。 夫賢妻順,所以立也。
 
 何謂君為臣綱

齊景公問政於孔子。孔子對曰:「君,君;臣,臣;父,父;子,子。」
公曰:「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」
 
定公問:「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」孔子對曰:「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」 《論語·八佾第三》
子曰:事君,敬其事而後其食。

子曰:所謂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。
此謂君為臣綱。
 

 何謂父為子綱

「父為子綱」為人子止於孝,為人父止於慈。
父母乃是一家之主,要教導子女絕對性的好道理,已先要以身作則給子女效法,己處事要有規矩,能教導子女事親守禮。
子曰:「孝子之事親也,居則致其敬,養則致其樂,病則致其憂,喪則致其哀,祭則致其嚴,五者備矣,然後能事親。
這即是綱常倫理,此謂父為子綱。
 

 何謂夫為妻綱
「夫為妻綱」夫唱婦隨,夫婦相敬如賓。
夫為一家之主。主,要能立正標竿。主,要明白道理。主,對妻要以坦誠相待,體貼關懷、鼓勵、安慰,治家需包容讓事,
不該製造婆媳對立,凡事以和為貴,為修身齊家的根本。在日常生活中夫妻能同甘與共苦,能同修與同福。
如家規難立,失了倫常,家就不能和藹興旺,此謂夫為妻綱。
 

 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
 仁常 慈悲。 義常 公益。禮常 規正。智常 慧心。信常 篤誠。「常」字為不變之意。
 慈悲不變所以有仁。
 公益不變所以有義。
 規正不變所以有禮。
 慧心不變所以有智。
 篤誠不變所以有信。
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qu 的頭像
    aqu

    紫雲居---紫氣遙臨源從江夏、雲山遠眺境接武巒

    a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